呼市焙子八種吃法
2022-03-04 11:27:26
18
明朝隆慶年間,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在大青山之陰、黃河之濱模仿元大都破土建城,這座城池具有八座城樓和一座琉璃金銀殿。無數能工巧匠耗時三年竣工,起名“呼和浩特”,意義為青色的城。后來明朝廷賜名“歸化城”,寓意草原部族歸于教化。當時阿拉坦汗已年老多病,城池主要由夫人三娘子掌管建造,三娘子仁慈謙和,深受部落民眾的喜歡,因此呼和浩特又叫做“三娘子城”。
建造城池動用了大量的民夫工匠,吃飯成了當時的首要問題。三娘子把工匠的伙食工作委派給了從寧夏逃難來的回民部族,由于回族人擅長制造各種面點??墒钱敃r明朝廷不時不允許草原通商,招致草原上生活物資嚴重匱乏,以致連做飯的鍋都不夠用。擔任飲食的回族首領為了報答三娘子的收留之恩,竭盡所能的為部眾提供可口的食物。沒有鍋灶,他們就用平整的兩塊大石片夾住面團,在篝火上焙烤。這樣烤出來的面餅不只香甜松軟,而且特別耐饑,深受工匠們的喜歡。由于是在篝火上焙烤而成,所以大家都管這種面餅叫做“焙子”,這就是往常白焙子的來歷。
能夠說呼和浩特是一座咬著焙子建立的城池,也因而,呼市的焙子名揚塞外,并成為呼和浩特的標志之一。